媒体报导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信息共享 » 媒体报导

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及定义

2016-12-12 18:20:04 点击数:

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,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,并逐步由机器人作业代替人工作业。由此,可编程控制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。

下面,小编就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定义做一个简单的描述。

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

      20世纪以来,电器控制技术也由继电器控制过度到计算机控制系统。各种工业用计算机控制产品的出现,对提高机械设备自动控制性能起到关键的作用。进入21世纪,各种自动控制产品在向控制可靠、操作简单、通用性强、价格低廉的方向发展,是自动控制的实现越来越容易。自动控制装置的研究,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机械设备的要求。

  在1969年,美国数字设备公司首先研制出第一台符合要求的控制器,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,并在美国GE公司的汽车自动装置上试用成功。此后,这项研究技术迅速发展,从美国、日本、欧洲普及到全世界。我国从1976年开始研制,1977年应用与工业控制。目前已有型号数百种。可编程控制器应具备的10项指标:

(1) 编程简单,可在现场修改和调试程序;

(2) 维护方便,采用插入式,模块结构;

(3) 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系统;

(4) 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;

(5) 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相竞争;

(6) 能与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进行

(7) 输入量是115V交流电压(美国电网电压110);

(8) 输出量为115V,输出电流在2A以上,能直接驱动电磁阀;

(9) 系统扩展时,原系统只需要作很小改动;

(10)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4KB。

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

   IEC在1987年对可编程控制器下的定义是: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,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;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,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,执行逻辑运算、顺序控制、定时、记数和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;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输入/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。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,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、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。